今日讯!病媒防治小知识:不仅要防蚊 这些昆虫也要注意
随着气温升高,昆虫进入活跃期,人们被昆虫叮咬的情况越来越多,夏季防虫成了当前的热门话题。成都市疾控中心提醒,市民无论是居家还是外出游玩或活动,都需要及时掌握如何做好预防叮咬以及正确处理的常识。
蚊
(相关资料图)
我市常见的蚊虫主要有三种:按蚊属(Anopheles,疟蚊)是疟疾的唯一媒介,还传播丝虫病和脑炎。库蚊属(Culex)是病毒性脑炎的媒介,还传播丝虫病。伊蚊属(Aedes):传播黄热病、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。
雌蚊必须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卵巢才能发育、产卵,同时在吸血过程中获得病原体而成为传播媒介。雄蚊不吸血,只吸植物汁液及花蜜。
预防措施:
伊蚊(又叫花蚊子),最喜欢停在黑色衣服上,外出穿长衣长袖、浅色衣服;裸露的身体部分涂上驱蚊液;蚊子喜欢叮出汗多的人,勤洗澡、勤换衣物,减少蚊子的袭击。
蜱虫
蜱俗称草爬子等,常常寄生在家畜、鼠类等体表,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。它呈红褐色或灰褐色,长卵圆形,背腹扁平,从芝麻粒大到胡豆粒大,吸血之后会明显胀大。
蜱虫可以携带传播83种病毒性、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,如蜱传斑疹伤寒、出血热、森林脑炎、Q热、野兔热等。蜱虫在夏季活动频繁,通常出没在草丛、灌木丛、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,少数隐藏在人或动物的毛发中。
被蜱虫叮咬后,可能会出现高热、头痛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,耽误治疗。蜱虫最大的特性就是会钻进皮肤吸血,可能在吸血的时候将毒素注入人体内,可能引起“蜱瘫痪症”,少数情况下还会导致死亡。
预防措施:
尽量避免去草丛、草地、树林、绿化带,即便要去,也要做好防护,尽量不要长时间逗留;
户外玩耍完回家后,重点检查肘窝、腋窝、脖子、耳朵背、腹股沟等虫子容易藏匿的地方,头发里面也要仔细检查,看看有没有小红点、肿包等;
去树林或草丛游玩,尽量穿浅色长衣长裤,方便发现蜱虫。扎紧裤腿,尽量少露出皮肤,别给蜱虫可乘之机;
蜱虫不仅会叮咬人,还会叮咬动物。如果出门带了宠物,回家后也要仔细检查。
蠓
蠓主要滋生在潮湿、松软、富有腐殖质的土壤内及水塘、树洞、沼泽和住区附近的粪坑、污水沟等处;蠓类成虫平时隐蔽于洞穴、杂草等避光和无风的场所。蠓是双翅目蠓科昆虫,南方俗称“墨蚊”,北方人叫它“小咬”。
蠓取食习性分两大类:一类是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生;一类是以动物血液为生,雌蠓吸血,而雄蠓只吸食植物汁液。被蠓叮咬后常见皮损为绿豆大小的红色丘疹或风团样丘疹,皮损中央可见吮刺点,会瘙痒。而且浑身奇痒,越抓越痒,严重的还可能出现丘疹性荨麻疹。如果忍不住挠破了伤口,之后可因感染出现大面积红肿,甚至中心部位会出现水泡。
当被蠓咬后:
早期,清洗局部,防感染。可以用碱性肥皂清洗,防止出现红肿。有红肿了,可以冷敷,有助消肿。冷敷最简单易行的,无论是冷水冲还是冰块敷,都有助于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。像花露水、炉甘石洗剂、薄荷膏等等,也多是以产生清凉作用,或者以酒精蒸发带走热量的方式来舒缓瘙痒疼痛和消肿。
如果瘙痒难忍,该如何及时止痒消肿呢?抗过敏药适合持续红肿瘙痒的情况,也可以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,采用局部涂抹,如抗组胺成分的软膏等,以减轻皮肤炎症并止痒。
在蚊虫较密集的地方穿长袖衣裤,衣物应尽量覆盖上下肢,不要穿暴露脚部皮肤的凉鞋、拖鞋。避免在公园或者景区树荫下蚊/蠓容易出没区域长时间逗留。远离有积水、废旧轮胎及沟渠等蚊虫滋生地的环境,减少被蚊、蠓叮咬几率。
居家环境中,使用纱门纱窗防虫于室外,室内可使用蚊帐、蚊香、气雾杀虫剂驱赶或杀灭。外出时,使用含驱蚊酯、避蚊胺和羟哌脂成分的驱蚊产品。
红火蚁
红火蚁是蚂蚁的一种。其在我国属入侵生物,目前在成都市金堂、新津均有发现。红火蚁属于社会性昆虫,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蚁、雄蚁和工蚁(发育不全无生殖能力的雌蚁)。红火蚁为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,成熟蚁巢是以土壤堆成高10-30厘米、直径30-50厘米的蚁丘,有时为大面积蜂窝状,内部结构呈蜂窝状。当蚁巢受到干扰时,蚂蚁会迅速出巢攻击入侵者。
人体被红火蚁叮蜇后有如火灼伤般疼痛感,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。多数人仅感觉疼痛、不舒服,少数人对毒液中的毒蛋白过敏,会产生过敏性休克,有死亡的危险。
预防措施:
不在红火蚁发生区域长时间活动和停留,远离蚁穴和疑似蚁穴的小土堆,在野外不随便席地而坐,不赤脚在草地上活动,发现红火蚁爬在身上即迅速抖落。
被叮咬后,有条件的先用冰块或凉水对患部进行冷敷,再用肥皂水清洗,保持伤口清洁。不要抓挠,避免将脓包弄破,以免二次感染。患有过敏病史或叮咬后反应较剧烈的,速到医院就医。可用含类固醇的药膏外敷,或在医生的诊断指导下口服药剂,缓解瘙痒肿胀。
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曹宇阳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