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结婚登报”走红:一份纸短情长的浪漫
近期,#原来结婚也可以登报#、#老公居然让我新婚上头条#等话题相继登上微博热搜,多地网友也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在报纸上刊登的结婚启事。在信息量爆炸的数字时代,这份纸短情长的浪漫陡然走红。
纸短却情长
7月9日,#老公居然让我新婚上头条#上了热搜。当日,昆明一对新人举办婚礼。新郎提前登报敬告亲友,同时为新娘准备了另外一个惊喜,将二人的喜讯和照片登在当地媒体封面上,作为留念。截至记者发稿,该话题总阅读次数超过2800万。值得一提的是,就在6月底,#原来结婚也可以登报#同样登上微博热搜。
【资料图】
频上热搜的背后,是“结婚登报”正在年轻群体中流行。在某社交平台上,不少新郎、新娘晒出自己的结婚启事。这类启事的固定模板为“新郎××先生与新娘××女士于公历2023年×月×日正式结为夫妇。特此公告,敬告亲友,亦作留念。”有的会特别制作婚书,暖红色调、设计独特,上书:“谨以白头之约,书向鸿笺,好将红叶之盟,载明鸳谱。此证。”在启事、婚书旁,一些新人也附登两人的婚纱照,甜蜜满溢纸张。
在这些分享帖中,尤以“夏至登报结婚”最为火爆。博主选择今年夏至(6月21日)在报纸上发布结婚启事,由于这一天是北半球地区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,取爱情“日久天长”之意,短时间内获得超过3万点赞,超过1万收藏,评论近2000条。
记者注意到,早在今年年初,有南京新人就曾在本地媒体上刊登类似结婚启事,可以说,走在了这股风潮的前面。
重拾“从前慢”
查阅资料不难发现,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诸如此类的“结婚登报”广为流行。一来知会了远近亲友;二来拥有一定法律效力,日后可以作为凭证;三来报纸便于长久保存,更具纪念意义。如今,这一颇具年代感的方式为何“翻红”,又被赋予何种新意?
在尝鲜的年轻人看来,在报纸上刊登结婚启事,既公开了喜讯,让更多人见证自己的幸福,直接将结婚的仪式感拉满。同时,新人的名字被永久印刷在纸上,虽然启事字数不多,但每个字背后都有自己对另一半的庄重承诺和永久期盼,这一方式也在重拾“从前慢”的浪漫与诗意。最后,“结婚登报”实则彰显了年轻人的个性,是对千篇一律结婚仪式的拒绝。
有热心网友甚至将这一操作戏称为“喜来登”,“这一回不仅朋友圈知道了,看报纸的读者也都知道了。”
便捷的流程、友好的价格,也是“结婚登报”深受青睐的原因之一。新人们只需在支付宝或微信小程序中搜索相关平台,选择所在城市的报纸,提供见报结婚启事内容,线上付款,就能完成整套流程。
需要提醒的是,有些报纸刊登结婚启事需要提供结婚证作为证明,也就是说,新人需先领证再登报。考虑到第三方小程序会收取一定的登报手续费,新人也可以直接联系意向媒体。
不少读者还会在报纸上刊登真情告白、庆祝生日、寻人征友等启事,部分内容因为独具创意、情感充沛而爆火出圈。一则纸质墨香的启事公告,也让大家感念许久。有网友称,“小时候某年过生日,爸爸就在当地媒体上刊登了一篇贺词,他还特意写了一首藏头诗。如今纸张已经泛黄,但那份情感永远不变。”
南京日报/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芬芬